一大早,突然心裡冒出這兩句話:「去國懷鄉」,「壯志未酬身先死」心裡有一種悲傷之情。
先不管這兩句話的出處,我知道這是如來對我的提點。但這提點,不只是提點,更是一種警示,我有一種很深的沉重感,心中的負載感,化為身體的排毒,我的肚子瞬間絞痛了起來,拉了肚子,排了一些累積,但仍舊有一些殘存,這是提醒我自己要去面對清楚的。
從落入的角度看自己,還真的有一種無法抽拔的無力感,「去國懷鄉」滿滿的離愁,與歸不得的感慨,所以只能緬懷再緬懷。但是真的只是如此嗎?身為一個想要往覺者方向行進的自己,真的只能用這樣小情小愛的格局看自己嗎?
正因為心繫家國,所以不能困在原來那種永無出期的人類關係中的牽動與綑綁,那樣只不過是一種重覆循環的輪迴生活。或許會有一段時間的假象平安,但是內心的缺口和空洞卻依然停留在那兒,等待我們找到那一個可以通往從現況解脫出來的出口。
如果有一個機會,可以跳脫原來的識性關係的模式之中,但是卻有一個條件,必須有一個自我意志的淬煉過程,但是基本的態度是不往外,我問自己:「願意嗎?」我必須坦白,那是一種擺盪在兩極的心情,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
我清楚面對的過程是艱辛的,但是冥冥中更是瞭然,不能任由自己在一個可以成就圓滿的契機中,放任自己成一種滿是缺漏的假象關係。這是從我們通常對「去國懷鄉」字義的理解去反省。
但是若我試著從如來義的角度去解構「去國懷鄉,壯志未酬身先死」這兩句話,我想如來在提點我,國之於鄉里,為鄉里之本體;鄉里之於個人,為個人之本體。若我棄本體於不顧,而只著眼在個人化的一體性之中,那麼我永遠無法用一個較高的視野、較大的格局,去看自己從本體而出的初衷本願。
身為一個投生在地球的人類,了義這一世的初衷本願,就是我壯闊的本初之志業。本願為何?為解脫而來,為所有生靈解脫而來。以解脫為本志,成本志之解脫,如是而已。
若我一直無法了義這個本志,或者是一直沒有落實而無法實現,那麼這一生,不管是因為加重的因果糾纏而死,或者是平順的壽終正寢,都沒有在最後一刻對「自己本在如來的本體性之中」的了悟,那麼真的就如同「去國懷鄉,壯志未酬身先死」這兩句話般的世間角度,抑鬱而終了。